快捷搜索:  as

文化中国行|非遗有新人:丝竹和鸣 奏响古韵新声


 

  万利达集团官网 烟雨江南,丝竹悠扬。走进苏州太仓的江南丝竹馆,穿过回廊,常常能听到一阵阵空灵悦耳的丝竹之声。丝弦与竹管的和谐交织,仿佛诉说着百年的风雅故事。

  在丝竹馆院落后方的一片竹林下,周舟和父亲、儿子一起吹奏着竹笛。青翠的竹叶随风轻摇,阳光透过缝隙洒落,斑驳陆离的光影轻轻晃动,祖孙三人并肩而立。“这里的尾音要再悠长一点,再试一次。”12岁的周懂从小便对演奏竹笛展露出浓厚的兴趣,闲暇之余,周舟会指导儿子吹笛。

 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

  明代嘉隆年间,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,以其女婿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,用工尺谱演奏,由昆曲班社、堂名鼓手兼奏,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,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。

 
最初的江南丝竹由北曲的弦索伴以昆曲独立演奏而成,后来才形成独立的乐种。一支江南丝竹乐队主要乐器包括二胡、扬琴、三弦、秦琴、笛、箫,兼具昆曲的韵调和北方弦索的表现张力。丝竹温婉清丽的曲调,流淌在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之中,再晕染上吴侬软语的柔媚,江南丝竹以其独特的风韵被誉为“乐中唐诗”,成为江南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
  一声丝竹起,何处不江南?江南丝竹并非是小众的音乐形式,明朝首辅王锡爵就曾在太仓家中开设乐班,百年来太仓坊间的江南丝竹班社更是从未间断。太仓每年都会举办江南丝竹比赛,“都是爱好丝竹的民间乐队来参加,每年都会有30多支队伍,参赛的演奏者最大的八十多岁,最小的也就十来岁。”文野与共,雅俗相偕,江南丝竹是太仓人“以乐会友”的工具,普罗大众皆可赏玩。

  出生在孕育出江南丝竹的太仓,周舟的童年也浸润在丝竹声中。周舟的父亲是一位在文化站工作的音乐爱好者,擅长吹笛,家中的墙上总是挂着几杆精致的笛子,每当闲暇时分,父亲会拿起笛子,吹奏出一段段悠扬的江南丝竹曲目。在母亲的鼓励下,周舟开始了跟随父亲学习竹笛的旅程。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